西安九洲助孕中心

专业的网站,值得信任!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_似幻
来源:http://www.xadydy.cn  日期:2019-05-23

  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工作组发布了中国心肌病诊断与治疗建议,2011年发表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的中国专家共识"。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撰写了本指南,供专业人士临床决策时参考。

  本指南涵盖定义、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表现、分型、诊断、治疗、其他等内容,本文仅就病因与发病机制部分进行阐述,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年第12期。定义1958年Teare首先对"肥厚型心肌病"进行了详细描述,随后概念不断演变发展,该病基本特征是心肌肥厚及猝死发生率高。目前认为,HCM是一种以心肌肥厚为特征的心肌疾病,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壁增厚,通常指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室间隔或左心室壁厚度≥15 mm,或者有明确家族史者厚度≥13 mm,通常不伴有左心室腔的扩大,需排除负荷增加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先天性主动脉瓣下隔膜等引起的左心室壁增厚。病因与发病机制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_似幻

  绝大部分HCM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60%的成年HCM患者可检测到明确的致病基因突变,目前分子遗传学研究证实40%~60%为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图1),已发现27个致病基因与HCM相关(表1),这些基因编码粗肌丝、细肌丝、Z盘结构蛋白或钙调控相关蛋白。临床诊断的HCM中,5%~10%是由其他遗传性或非遗传性疾病引起(图1),包括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原贮积病、肉碱代谢疾病、溶酶体贮积病),神经肌肉疾病(如Friedreich共济失调),线粒体疾病,畸形综合征,系统性淀粉样变等(表2),这类疾病临床罕见或少见。另外还有25%~30%为不明原因的心肌肥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研究发现约7%的HCM患者存在多基因或复合突变,发病可能较单基因突变者更早,临床表现更重,预后更差。

  表1 肥厚型心肌病肌小节相关致病基因

  MYH7肌球蛋白重链715~30ADMYH6肌球蛋白重链6<1ADMYL2肌球蛋白轻链2<1ADMYL3肌球蛋白轻链3<1AD, ARMYLK2肌球蛋白轻链激酶2<1ADTTN肌联蛋白<1AD中间丝MYBPC3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15~30AD, AR细肌丝TNNT2心肌肌钙蛋白T21~5ADTNNI3心肌肌钙蛋白I31~5ADTPM1原肌球蛋白11~5ADACTC1α肌动蛋白1<1ADTNNC1肌钙蛋白C1<1ADACTN2辅肌动蛋白α2<1ADANKRD1锚蛋白重复域1<1ADCSRP3半胱氨酸和甘氨酸富集蛋白3<1ADLDB3LIM结合域3<1ADMYOZ2Myozenin 2<1ADMYPN肌钯蛋白<1ADNEXN结合蛋白F肌动蛋白结合蛋白<1ADTCAP肌联蛋白帽<1ADVCL黏着斑蛋白<1ADJPH2亲联蛋白2<1ADPLN受磷蛋白<1AD, ARCALR3钙网膜蛋白3<1ADCAV3小窝蛋白3<1ADDES结蛋白<1ADFLNC细丝蛋白C<1AD

  表2 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综合征致病基因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发布_似幻

  综合征名称基因编码蛋白遗传模式糖原贮积病糖原贮积病0型GYS1糖原合成酶1AR庞贝病(糖原贮积病Ⅱ型)GAA酸性α-葡糖苷酶AR福布斯病(糖原贮积病Ⅲ型)AGL1,6淀粉葡糖苷酶,4α葡聚糖转移酶ARDanon病LAMP22型溶酶体相关膜蛋白XR, XDPRKAG2突变心脏综合征PRKAG2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γ2亚基AD溶酶体贮积病Anderson-Fabry病GLAα-半乳糖苷酶XRSandhoff-Jatzkewitz病HEXB己糖胺酶β亚基ARHurler和Scheie综合征IDUAL-α艾杜糖醛酸酶AR亨特综合征(黏多糖贮积症Ⅱ型)IDS艾杜糖醛酸酶2硫酸酯酶XRSanfilippo综合征ASGSHN磺氨基葡糖磺基氢化酶ARSanfilippo综合征BNAGLUN-乙酰-α-氨基葡糖苷酶ARSanfilippo综合征CHGSNAT乙酰肝素-α-氨基葡糖苷-N-乙酰转移酶ARSanfilippo综合征DGNS葡萄糖胺(N-乙酰)-6硫酸酯酶ARMorquio综合征BGLB1半乳糖苷酶β1ARSly综合征(黏多糖贮积症Ⅶ型)GUSB葡萄糖醛酸酶βARGoldberg综合征CTSA组织蛋白酶AAR天冬氨酰葡糖胺尿症AGA天冬氨酰葡糖胺苷酶AR青少年Schindler病NAGAα-N-乙酰氨基半乳糖苷酶AR神经肌肉疾病Friedreich共济失调FXN共济蛋白ARFHL1突变心脏综合征FHL1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XR, XD线粒体疾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综合征MTTL1线粒体编码tRNA亮氨酸1MMTRNR2线粒体编码16s RNAMMTCYB线粒体编码细胞色素BMMTCO1线粒体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IMMTND4线粒体编码NADH∶泛型氧化还原酶核心亚基4M线粒体核基因突变综合征COA5细胞色素C氧化酶组装因子5ADSLC25A4溶质载体家族25成员4ADNDUFS2NADH∶泛型氧化还原酶核心亚基S2ARNDUFV2NADH∶泛型氧化还原酶核心亚基V2AR畸形综合征(RASopathies)MAP2K1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激酶1ADMAP2K2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激酶2ADSOS1SOS Ras/Rac鸟苷酸交换因子1AD

  注:AR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R为X连锁隐性遗传,XD为X连锁显性遗传,AD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M为母系遗传,RNA为核糖核酸,tRNA为转运RNA,NADH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畸形综合征(RASopathies)包括Noonan综合征、豹斑综合征、Costello综合征、心面皮肤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1型、Legius综合征等,ATTR为转甲状腺素蛋白突变导致的淀粉样变

  

  MYL3:肌球蛋白轻链3编码基因,TPM1:原肌球蛋白1α链编码基因,TNNI3:心肌肌钙蛋白I编码基因,TNNT2:心肌肌钙蛋白T编码基因,MYH7:肌球蛋白重链7编码基因,MYBPC3: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编码基因,PRKAG2: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γ2亚基编码基因突变,FHL-1: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编码基因,MELAS: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RFF:肌阵挛性癫痫伴碎红纤维病,LEOPARD综合征:豹斑综合征,CFC:心面皮肤综合征,ATTR:转甲状腺素蛋白突变导致的淀粉样变,TTR:转甲状腺素蛋白编码基因

  图1 肥厚型心肌病病因示意图

  基因突变引起HCM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有研究者推测基因突变导致肌纤维收缩功能受损,从而代偿性的出现心肌肥厚和舒张功能障碍;也有研究者提出基因突变导致钙循环或钙敏感性受扰,能量代谢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心肌肥厚、纤维化、肌纤维排列紊乱及舒张功能改变。这些学说虽然互为补充地解释了HCM的致病机制但均难以完全阐明。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45(12) : 1015-1032.

  戳原文,更有料!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西安九洲助孕中心 网站地图 sitemap.xml tag列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